当前位置:疾控中心 >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2013/5/10 10:11:52
接种疫苗是儿童的权利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接种疫苗或漏接种,有些甚至认为,疫苗早打晚接种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记者在牛口耳桥社区服务中心询问一位年轻妈妈对孩子接种疫苗的了解,她的回答倒很干脆:“接种疫苗后就可以保险不生病。”
“这些都是目前一些家长存在的认识误区。”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范黎指出,任何疫苗的防护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从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达到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的目的。范黎提醒家长朋友,接种疫苗是儿童的权利,家长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带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当孩子身体有恙时,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牛口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科主任徐秀群说,如有体温37.5度以上、流涕、拉肚子、出疹子、哮喘治疗期、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待这些疾病治愈后接种;如曾对某种疫苗发生较重的过敏反应的不适宜再接种该类疫苗。
国家提供两类疫苗接种
“宝宝接种的疫苗种类太多了,免费的、自费的、有些还要打上几针,简直没弄清楚过。”抱着孩子前来打预防针的妈妈小美抱怨道。不止是小美,这也是许多爸爸妈妈弄不明白的问题。
“目前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接种原则是‘知情、自愿、有偿’。”范黎解释道。
范黎强调,疫苗接种,既不能漏打,也不可重打。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按要求接种各种一类疫苗,当前国家要求入学、入托时对学生接种证进行查验,须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至于二类疫苗,家长则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家庭的经济情况、孩子的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理智选择。
应理性看待进口疫苗
家长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困惑,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医生常问要进口的疫苗还是国产的,一些预防针价格悬殊很大,医生说都有效。为何进口的要比国产的贵许多呢?国产疫苗能让人放心吗?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免费还是收费疫苗,都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有效。”范黎解释认为,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都通过了国家卫生部门的严格检查,生产线都是按照GMP要求,由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
国产、进口疫苗价格上的差异在于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的大小等方面的区别。从多年的临床观察效果和研究证实,国产、进口疫苗都安全有效,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使用。
正确对待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但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等情况,徐秀群提醒家长们:“遇上这样的情况不必惊慌,正确的处理是不会有危险的。”
在接种疫苗后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只需多喝水不必做其他处理,如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就应到医院就医。接种处出现红肿硬结如小于5公分无须处理,如大于5公分,前三天冷敷三天后热敷即可。
徐秀群还提醒各位家长,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家长应如实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回家后避免着凉;三天内不做剧烈运动;洗澡时注意接种部位不受擦伤;避免孩子用手抓挠接种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