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控中心 >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2004/5/9 9:20:42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短短的20多年时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达到6900万人,其中死亡2700万人。多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近年来,亚洲已成为疫情传播和蔓延最快的地区。一些国家的经验证明,如果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防止艾滋病大面积流行。综合有关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一是艾滋病流行态势较为严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正面临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虽然我国成人感染率不到0.1%,还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在增长,而且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
二是艾滋病流行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显现。迄今为止,艾滋病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卖淫嫖娼、注射吸毒等社会问题紧密相关,预防和控制的难度很大,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社会歧视而失业或失学、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大大减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03年12月,我到河南省上蔡县看到,当地农民靠卖血盖房子、娶媳妇,感染艾滋病后人去楼空,留下孤儿寡老,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令人十分痛心。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是初步摸清了疫情,并向国内外公布,防治工作处于既有内力驱动又有外力拉动的局面。我国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对我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分析估算,并首次向国内外正式公布。同时,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了防治艾滋病工作的5点承诺。应该说,当前防治艾滋病既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企盼,也处在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之下。这种既有内力驱动又有外力拉动的局面,要求我们勇于直面疫情,以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扎扎实实做好防治工作。
四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变化需要我们更加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不良性行为、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针对这一新的变化,一些地区开展了推广使用安全套、在注射吸毒人员中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仅仅是试点,范围也不大,而且人们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推行这些干预措施还存在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障碍。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坚定不移地推行这些有效干预措施,防止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五是迫切需要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国务院在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目的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地方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防治工作的协调及联防联控的力度。地方各级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些地区特别是疫情严重的省份已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制还需要完善,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如果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防治工作,我们完全可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如果防治不力或任其发展,失去这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后果将十分严重。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兴亡的大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当前的防治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存在对艾滋病大范围流行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其流行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高、对有效防治机制的探索不够等问题。我们必须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借鉴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全面深入地推进预防和干预工作
控制艾滋病重在预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其传播和流行的主要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过去多年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宣传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形式比较单调。我以为,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村镇、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要帮助人们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动员社会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一要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哪些行为传染艾滋病,哪些行为不传染,教育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工作,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二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自重、自爱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主动配合防治工作,多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三要宣传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态度和所做的工作,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四要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提高知晓率。新闻宣传、卫生、教育、公安、农业、铁路、交通、民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要调动基层防治人员、公众人物、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二)严格控制血源性传播。
血源性传播是最具危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通过加强血站建设和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因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年来,个别地方仍出现采供血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问题,一些地方还有“血头”、“血霸”组织非法卖血。为了彻底杜绝因采供血传播艾滋病,必须进一步加强血站建设和规范血站管理,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把血站建设好,在县及县以下原则上不设血站,疫情较重的县不设单采血浆站。要完善血液制品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要落实监管措施,认真清理整顿采供血机构,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运转一个,并做好经常性监督检查。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和“血头”、“血霸”,除恶务尽。今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一次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的专项斗争,造成强大的社会声势,采取拉网式清查的办法,坚决彻底清除非法采供血行为,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问题。要在医疗机构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毁形和可重复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工作,对医疗用血必须严格检验,力争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大力倡导无偿献血,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健康适龄人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提高无偿献血率。
(三)坚定不移地推广干预措施。
注射吸毒、卖淫嫖娼等行为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积极开展对注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的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吸食毒品、卖淫嫖娼是违法行为,政府打击的态度历来十分坚定,执法机关打击的力度也一直非常有力,对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行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难以根除,必须采取打、防结合的办法来对付这个社会顽症。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决打击贩卖、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以至彻底清除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那些沾染恶习的人员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减轻其对社会的危害。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在湖北、湖南等省开展了推广安全套试点项目,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措施大大降低了性病发病率,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很好地总结推广。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一些高危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公开发放安全套或安装安全套发放设施,力求切断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途径。近年来,注射吸毒比较严重的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的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卫生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5省(自治区)开展的在吸毒人员中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试点工作也正在进行,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推广。通过在注射吸毒人员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力求切断因注射吸毒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现实地、理性地对待这些干预措施,要充分认识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与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要以是否有利于防治工作,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标准,坚定地、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四)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要切实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危人员集中的场所广泛建立监测哨点,制定规范,明确责任,广泛筛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监测哨点要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具备必需的经费和条件,确保有效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要求,加强监测报告信息网络建设,如实、及时、规范报告疫情,并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经常性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制定本地区防治规划和措施,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切实有效地落实救治关怀措施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救治关怀,不仅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减少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而且有利于解决艾滋病带来的社会问题,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多年来,卫生部等部门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救治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的政策措施。2002年,我国开始自行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并免费向河南、安徽、湖北等重点地区的患者提供。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在卫生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展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并派医疗队下乡进村治疗,对艾滋病困难家庭采取减免各项提留和统筹、子女学费,发放救济款物等一系列救助关怀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我在河南省上蔡县看到很多患者通过治疗恢复了健康,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有些还参加了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当地的社会秩序也恢复正常。这充分表明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的救治关怀有多么重要。应该认识到,“四免一关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措施一定要突出一个“实”字,在落实上下功夫。我去河南省调研时,与当地患者、医务人员、专家和干部分别进行了座谈,提出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十几个问题请有关部门研究。前不久,我们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专门研究落实工作。财政部、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即将出台一些具体规定。但是,尽管有了明确政策,也有了实施办法,落实起来还会碰到许多具体困难。比如,抗病毒药品怎么有效发放到患者手中,怎么保证患者按时服用;如何做好减轻药物副作用的辅助治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的救助怎么开展,救助对象和标准怎么确定,孤儿寡老怎么领养;基层防治人员的积极性怎么调动,他们的待遇问题怎么落实;疫情严重地区的婚检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只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搞清楚了,都有了解决办法,才可能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好。
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要注意与建设综合防治示范区结合起来。2003年以来,卫生部在全国建立了127个以进行社区宣传、咨询、救治关怀为主要内容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我以为,这是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的很好的平台。示范区的建设,一要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母婴阻断和咨询关怀等综合服务,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二要在解决新婚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免费艾滋病检测,在保护儿童免受艾滋病威胁等方面总结积累经验。三要不断完善定点医院与家庭治疗、社区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措施的治疗管理方式。总之,要探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防治工作提供经验。示范区建设应当扎扎实实地抓,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切不可盲目求多求快。
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还要注意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队伍不健全,人才缺乏,有治疗经验的和能够胜任基层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都很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采取多种方式,调整充实一批具有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基本素质的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一支能有效指导基层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一支胜任基层工作的防治队伍。要切实关心和爱护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在政策上照顾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不断地为艾滋病防治事业作出贡献。在河南省调研时,我深有感触,广大艾滋病防治人员,特别是基层防治人员,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待遇很低,存在潜在的职业风险,而且往往还不被理解。但他们不畏艰辛,以崇高的职业精神和关爱之心,为一个个患者送医送药,解除病痛,令人十分感动和敬佩。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点照顾,不仅对稳定和建设好艾滋病防治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是他们应有的回报。另外,我们要高度重视发挥那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防治技术、忘我的工作精神、热心于艾滋病防治事业的老专家、老学者的作用,他们是我们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骨干力量,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的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每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身上,送到他们及其家人的心里,帮助他们减轻疾病的痛苦,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摆脱生活的困境。要通过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提高救治关怀工作的水平。
四、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有效防控机制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探索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两年,我们在抗击非典中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启示我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仍然需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有效防控机制。政府主导是防治工作的关键。一要加强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防治目标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职责任务到位。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总体规划中。要为患者提供救助,组织患者生产自救。要把《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好。二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研究制订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督查。特别是艾滋病防治机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加强对地方和基层的指导,贯彻好规划和部署,着力研究、协调和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要依法防治。用法制规范防治工作,用法制规范公众行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一方面要继续贯彻实施,另一方面要对那些不适应防治工作要求的内容进行清理和修订,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同时,要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调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形成系统的防治法规。要加强执法监督,把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落实到具体防治工作中去。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防治意识,消除社会恐惧和歧视,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守法意识。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切实规范防治工作行为,创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法制环境,保证防治工作有序进行。要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贩卖假药的人,这些人是没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必须狠狠打击。
四要科学防治。无论是艾滋病预防还是救治,都必须重视科学,依靠科学。要把科学防治作为政府主导的重要内容。政府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科学实验和科技攻关,尤其要加强防治工作应用科学研究。比如,研究开发更加有效、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耐药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如何开展相关疾病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对患者的损害。还有,如何使监测与检测的方法,宣传教育的策略与技巧,行为干预的政策和措施等更为经济有效,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这都有一个科学问题,都需要组织力量,研究解决方案。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防治,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估防治效果,争取更好的防治效果。通过科学防治,尽可能多发现、确诊和救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科学研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以至最终战胜艾滋病作出不懈的努力。
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要的,但是,政府主导绝不是包办一切,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特别是在今天,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很大发展,社会主体多元化趋势越发明显,人们扶贫济困的意识和能力也大有增强,必须在突出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这既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把社会力量动员组织起来。目前,共青团、妇联,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基金会等都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展了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活动;一些企业、国际组织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有一些志愿者举办学校、孤儿院,深入医院、社区、乡村,为艾滋病患者服务。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广大企事业单位、学校,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众多的志愿者,乃至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其次,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近年来,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快速发展,有了国有公益机构,建立了经常性捐赠制度,一些企业和个人也有出资或捐赠的意愿和能力,国务院公布了《基金管理条例》,这些都为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各种基金,在公益性基金中设立专门项目,开展社会募捐,定点接受捐赠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有,要把社会资源真正用于救治关怀对象。政府要通过牵线搭桥、构筑平台,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有效地用于救治关怀对象。要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为救治关怀对象服务的技能。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减少救治关怀对象使用这些资金的环节。要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进入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社区、乡村,以及示范区,以举办温馨家园、关爱之家、学校、孤儿院,自愿服务和组织生产自救等形式为载体,服务和关爱救治关怀对象,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要充分引导社会力量,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机制。希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大胆探索,改革和创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引导,勇于实践,千方百计做好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这篇大文章。
全面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既要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又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的各项措施,努力探索有效防控机制,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